網路協議大梳理:一篇文章串起所有重點

一、為什麼協議那麼多
因為網路通訊 太複雜了:有線、無線、二進位、文字、加密、路由、分包、重傳……如果沒有標準化協議,每家公司都亂搞,網路就玩不下去了。 所以我們把複雜通訊層層拆分,每層各管一攤,形成了網路協定棧,最經典的就是:OSI 七層模型 和 TCP/IP 四層模型。



三、各類協定解析
1. 物理 & 鏈結層
乙太網路(Ethernet):MAC位址、幀結構、CSMA/CD機制
ARP(位址解析協定):根據 IP 找到目標 MAC 位址
PPP、訊框中繼:廣域網路傳輸協定
這些協定管的是點對點通訊。

2. 網路層
IP 協定(IPv4/IPv6):網路上的邏輯位址,資料包打標籤
ICMP:網路診斷(ping、traceroute)
RIP、OSPF:動態路由協議,讓資料自動找最優路徑
網路層管的是“你怎麼從始發地到目的地”,即尋路問題。
3. 傳輸層 —— 管控收發質量
(1) TCP(可靠傳輸,握手+重傳)

應用場景:網頁存取、登入、文件傳輸

(2) UDP(不可靠但快)

應用場景:視訊直播、DNS 查詢、語音通訊

它像一個快遞公司,TCP = 順豐(簽收+重發),UDP = 郵筒(投完就走)

4. 應用層 —— 和你最親的那些協議
HTTP / HTTPS:存取網頁、介面通信
FTP / SFTP:檔案上傳下載
SMTP / POP3 / IMAP:電子郵件協定組合拳
DNS:網域解析,輸入網址能找到 IP
SSH / Telnet:遠端控制伺服器
這些協定就是“你日常用到的功能”,它們都基於下層協定跑起來。
傳輸靠 TCP/UDP,尋路靠 IP,網頁靠 HTTP,登入靠 SSH,檔案靠 FTP,寄email靠 SMTP,查詢位址找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