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協定中的大小端究竟是什麼?


網路網路管理
在通信協定中,必須明確指定使用哪種位元組序,以確保發送方和接收方能夠正確地解釋數據。 否則,如果發送方使用大端而接收方使用小端(或反之),那麼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混亂。

在物聯網應用開發中,從嵌入式工程拿到的通信協議中經常會看到標明大小端模式,那麼大小端究竟是什麼?

大小端序

在通信協定中,大小端(Endian)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多位元組數據(如整數、浮點數等)在記憶體中的存儲方式。 大小端序決定了數據的高位位元組(Most Significant Byte,MSB)和低位位元組(Least Significant Byte,LSB)在記憶體位址中的排列順序。 對於跨平臺通信和數據交換至關重要,因為不同的硬體平臺可能採用不同的位元組序。

  1. 「大端(Big Endian)」:高位位元組存儲在記憶體的低位址處,低位位元組存儲在記憶體的高位址處。 例如,一個16位的整數0x1234在大端模式下,在記憶體中的表示是0x12 0x34。
  2. 「小端(Little Endian)」:低位位元組存儲在記憶體的低位址處,高位位元組存儲在記憶體的高地址處。 對於同一個16位的整數0x1234,在小端模式下,在記憶體中的表示是0x34 0x12。

圖片圖片

在通信協定中,必須明確指定使用哪種位元組序,以確保發送方和接收方能夠正確地解釋數據。 否則,如果發送方使用大端而接收方使用小端(或反之),那麼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混亂。

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在通信協議中明確指定位元組序,無論發送方和接收方的軟體硬體平臺如何,都可以確保數據的正確解釋。 也可能需要在通信協定中添加一些特定的標記或元數據,來指示數據的位元組序,接收方就可以根據這些標記來動態地調整其位元組序解釋方式。

圖片圖片

例如,許多網路協定(如TCP/IP)使用大端序,而x86和x86_64等Intel架構則採用小端序。 當進行跨平臺通信時,位元組序的不匹配可能會導致問題,通常需要在發送和接收數據時轉換位元組序。

在程式設計中,有時需要編寫特定的代碼來處理位元組序的轉換,以確保數據的正確解釋。 例如,在C語言中,可以使用htonl、ntohl、htons、ntohs等函數來處理網路位元組序和主機位元組序之間的轉換。 這些函數名稱中的“h”代表host(主機),“n”代表network(網络),“s”代表short(短整型),“l”代表long(長整型)。

端序轉換

在Java中,進行端序轉換可以直接使用ByteBuffer類。 ByteBuffer支援大端序(Big Endian)和小端序(Little Endian),並且可以在運行時動態地改變位元組序。

對於整數類型(如int、short等),可以使用ByteBuffer的order()方法來設置位元節序,然後使用putInt()、getShort()等方法來讀寫數據。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ByteOrder;

public class EndianConve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data1 = 0x12345678;
        short data2 = 0x1234;

        // 使用ByteBuffer进行端序转换
        ByteBuffer buffer1 = ByteBuffer.allocate(6); // 分配足够的空间
        ByteBuffer buffer2 = ByteBuffer.allocate(6);
        // 设置为小端序并写入数据
        buffer1.order(ByteOrder.LITTLE_ENDIAN);
        buffer1.putInt(data1);
        
        buffer2.order(ByteOrder.LITTLE_ENDIAN);
        buffer2.putShort(data2);

        // 翻转到大端序并读取数据
        buffer1.flip(); // 准备从缓冲区读取数据
        buffer1.order(ByteOrder.BIG_ENDIAN);
        int bigEndian1 = buffer1.getInt();
        
        buffer2.flip();
        buffer2.order(ByteOrder.BIG_ENDIAN);
        short bigEndian2 = buffer.getShort();

        System.out.println("原int值: " + Integer.toHexString(data1));
        System.out.println("大端模式int值: " + Integer.toHexString(bigEndian1));
        System.out.println("原short值: " + Integer.toHexString(data2 & 0xFFFF));
        System.out.println("大端模式short值: " + Integer.toHexString(bigEndian2 & 0xFFFF));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對於浮點類型(如float、double),同樣可以使用ByteBuffer進行端序轉換。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ByteOrder;

public class FloatEndianConve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loat data = 123.45f;

        // 使用ByteBuffer进行端序转换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4); // 分配足够的空间

        // 设置为小端序并写入数据
        buffer.order(ByteOrder.LITTLE_ENDIAN);
        buffer.putFloat(data);

        // 翻转到大端序并读取数据
        buffer.flip(); // 准备从缓冲区读取数据
        buffer.order(ByteOrder.BIG_ENDIAN);
        float bigEndian = buffer.getFloat();

        System.out.println("原float值: " + data);
        System.out.println("大端模式float值: " + bigEndia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浮點數的端序轉換,實際上並不需要改變其內部位的順序,IEEE 754標準定義了浮點數的格式,無論在哪個平臺上,只要按照該標準解釋,其值都是一致的。 如果需要將浮點數以位元組的形式存儲或傳輸,並希望接收方以不同的位元組序解釋這些位元組,那麼就需要使用ByteBuffer進行轉換。

在C語言中,對於端序轉換,通常使用標準的庫函數,這些函數允許開發者在網路位元組序(大端序)和主機位元組序之間進行轉換。 網路位元組序是大端序,而主機位元組序則取決於具體的硬體架構(可能是大端序或小端序)。

對於16位和32位整數,可以使用htons(host to network short)、ntohs(network to host short)、htonl(host to network long)和ntohl(network to host long)函數進行轉換。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 {
    uint16_t short_host_order = 0x1234;
    uint32_t long_host_order = 0x12345678;

    // 转换到网络字节序(大端序)
    uint16_t short_net_order = htons(short_host_order);
    uint32_t long_net_order = htonl(long_host_order);

    // 转换回主机字节序
    uint16_t short_back_to_host = ntohs(short_net_order);
    uint32_t long_back_to_host = ntohl(long_net_order);

    printf("Host order short: %04x\n", short_host_order);
    printf("Network order short: %04x\n", short_net_order);
    printf("Back to host order short: %04x\n", short_back_to_host);

    printf("Host order long: %08x\n", long_host_order);
    printf("Network order long: %08x\n", long_net_order);
    printf("Back to host order long: %08x\n", long_back_to_host);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對於浮點數,沒有直接的端序轉換函數,因為浮點數的表示包括指數和尾數部分,這些部分在記憶體中的存儲方式複雜。 通常,一種解決方案是將浮點數轉換為整數類型(如uint32_t),然後進行端序轉換,再轉回浮點數。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 {
    float f = 123.45f;
    uint32_t *int_ptr;
    uint32_t int_val;
    float f_net, f_back;

    // 将浮点数转换为整数
    memcpy(&int_val, &f, sizeof(f));

    // 转换到网络字节序
    int_val = htonl(int_val);

    // 将整数转换回浮点数
    memcpy(&f_net, &int_val, sizeof(f_net));

    // 转换回主机字节序
    int_val = ntohl(int_val);
    memcpy(&f_back, &int_val, sizeof(f_back));

    printf("Original float: %f\n", f);
    printf("Network order float: %f\n", f_net);
    printf("Back to host order float: %f\n", f_back);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範例中預設位元組序是小端序。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__BYTE_ORDER__宏在GCC中檢查位元組序,在需要時才進行端序轉換。 對於浮點數的端序轉換,需要注意IEEE 754標準對浮點數表示的影響,以及不同平臺和編譯器可能產生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