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5G終端用戶超4億,為什麼我們對5G仍“無感”?

 


根據今年9月份央視網的消息,工業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8月份,國內5G手機出貨量達1.68億部,同比增長80%,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達103.7萬個,已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市城市、95%以上的縣城城區和35%的鄉鎮鎮區,5G終端用戶突破4億。


 


中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 然而,我們似乎對5G沒有太多的感覺。根據2020年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我國4G用戶達到12.89億。雖然5G用戶正在不斷增加,但速度很慢,從5G元年2019年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年的時間,4G用戶仍然佔據主導力量。 


 


從表面上看,是套餐資費太貴,最便宜的套餐也要六七十一個月,信號方面,極端情況體驗不好,在高速公路上信號有時還不如4G。換上5G套餐,除了網速快一點,沒有太多質的變化。 實際上,這些並不是主要原因。 在3G、4G時代,用戶需求都走在技術的前面。 3G、4G時代到來之前,人們對移動計算的場景已經做了若干實踐和研究,而不是用新技術去想需求。 5G時代則恰恰相反, 用戶本身沒有太明顯的需求,似乎是通過新技術去匹配需求,又沒有成功。 我們普遍對5G無感,主要是因為以下4個方面: 範圍覆蓋成本高 因為信號頻率、波長與傳輸衰減原因,1個2G基站可以覆蓋7公里,一個4G基站可以覆蓋1公里,一個5G基站僅能覆蓋300米。 全球4G基站大約有500萬個,中國就佔了340萬多個,可以說我們為了4G的覆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不像很多發達國家,運營商為了節約成本,許多偏遠地區不提供4G服務。

 



如果中國想將原先的4G覆蓋地區,全部替換為5G服務,那麼至少需要1360萬個基站,一個5G基站價格在20萬到60萬之間,總投資額達到驚人的6.5萬億! 202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截止2021年8月,我國建成5G基站已超過100萬個。 這個數據雖然佔全球數量的70%以上,但與完全國覆蓋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高昂的覆蓋成本使短時間內5G無法做到完全覆蓋,許多地區5G的體驗還不如4G。 5G基站耗電量高 一般4G單系統功耗為1300w,而5G基站單系統是這一數字的3倍左右,華為為3500w,中興為3255w。如此一來,在同樣覆蓋面積的前提下,5G單位面積耗電成本是4G的12倍!全面覆蓋足以讓一家運營商當年的利潤變為負數。


 


成本上升是5G套餐資費上升的主要原因,對於價格敏感以及一些用戶來說,他們更願意使用4G網絡,而不是價格貴,提升又不大的5G網絡。 承載網需大規模擴容 理論上,4G速度可達到100mbps,但實際上達不到這樣的速度,因為使用人數太多,會造成承載網扛不住這麼大的流量需求,用戶普遍速度在30-80mbps之間。 假如僅僅將4G基站換成5G基站,而沒有對承載網、骨幹網進行大規模擴容改造的話,5G的速率跟4G的速率會保持一致,這樣一來,5G目前僅有的優勢也會蕩然無存。


 


 速度沒有變化,用戶對5G就更無感了。 5G生態圈 5G生態圈是目前用戶對5G無感最主要的原因。在5G推廣早期,很多人都認為它會給VR、自動駕駛、AI等技術帶來新的可能。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發現,5G對這些行業的加持很有限。 自動駕駛並不依賴網絡,而是依賴汽車裡的電腦,因為如果網絡信號差,就會導致汽車無法駕駛,那麼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就無法得到保障。 因為基站到服務器的帶寬、線路,5G和4G並沒有區別,5G的低延遲也不會有質的飛越。至於所謂的觀看4K、8K視頻,耗電量變高不說,如此分辨率的視頻,也已經超過人眼所能感知的範圍了。 目前我們對5G並沒有太大的感覺,是不是意味著5G一點用都沒有呢? 不禁讓小蔚想起了這段時間“元宇宙”的話題,“元宇宙”是不是未來?當然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將打造“元宇宙”定位自己的戰略目標。但是,由於資本大肆鼓吹,各大媒體、平台濫用元宇宙概念牟利,讓元宇宙漸行漸遠。 2019年前後,大肆鼓吹5G,實際上5G的效果又大大不及預期,讓不少人產生5G是騙局的想法。 4G帶來了什麼?短視頻和千姿百態的個人網絡直播,這是在4G普及率較高時才出現的,而目前5G的普及率還比較低,幾乎不會帶來新的功能,就目前而言,它只不過是4G的升級版,僅此而已。 就像自動駕駛取代人工駕駛、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勞動力一樣,5G也必將代替4G,但完全取代4G的路還很遠,拋開不切實際的幻想,腳踏實地,冷靜對待5G,才能給它一個光明的未來,而不是讓它成為割韭菜的工具。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責任編輯:趙寧寧 TEL:(010)6847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