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交換器的使用頻寬與IPC的碼流大小有密切關係;
IPC的尖峰頻寬需求=碼流×120%,尖峰頻寬下可以保障IPC穩定使用;
NVR加入IPC後,會同時取IPC的主碼流和子碼流;
交換器的實際頻寬建議不超過連接埠最大速率的70%,即百兆介面不建議超過70M頻寬,千兆介面不建議超過700M頻寬。
快速計算公式:頻寬值=(主碼流+子碼流)*取流路數*1.2
說明:上述1、2兩點為實驗測試數據,除碼流以外主要考慮傳輸資料開銷及網路波動。
IPC的碼流與採用的編碼方式(H.264或H.265)有關,預設情況下IPC的碼流為:
那麼實際應用中哪些位置選擇百兆交換機,哪些位置選擇千兆交換器呢?下面透過兩個常見的拓樸來分析說明一下。
場景1:多個交換器串聯
下圖中,三個交換器A、B、C使用網路線一一連接,每個交換器上各接入8個IPC,NVR接在交換器A上同時管理所有IPC。
假設所有IPC都是主碼流4M,子碼流0.5M,那麼:
級聯口3#必須滿足交換器C上所有IPC產生的頻寬和,頻寬為(4+0.5)×120%×8=43.2M,級聯口3#使用百兆埠即可;
級聯口2#必須滿足交換器B和C上所有IPC產生的頻寬和,頻寬為(4+0.5)×120%×(8+8)=86.4M>70M,級聯口2#需使用千兆口;
級聯口1#必須滿足交換器A、B和C上所有IPC產生的頻寬和,頻寬為(4+0.5)×120%×(8+8+8)=129.6M>70M,級聯口1#必須使用千兆口;
所以上述拓樸中交換機選型為:交換器C可選擇百兆交換機,交換器B和A建議使用千兆上聯(千百兆混合)交換器。
場景2:多個錄影機同時監控所有IPC
下圖中,使用兩台NVR作為區域網路監控(例如在監控室和前台各放置一台NVR),每個交換器上各接入10個IPC,兩台NVR接在交換器A上同時管理所有IPC,每個IPC會同時被取兩次主碼流和子碼流。
依照上面的計算方式,級聯口4#和級聯口5#頻寬均為86.4M,級聯口3#頻寬為172.8M(被兩個NVR同時取流所以頻寬翻倍),都超出了70M,所以交換器B、C和D推薦使用千兆上聯(千百兆混合)交換機。級聯口1#和級聯口2#頻寬皆為172.8M,交換器A有4個連接埠要使用千兆口,所以交換器A建議使用全千兆交換器。
以下是根據監視攝影機數量和主碼串流碼率,依照上述頻寬計算公式提供的交換機選型建議:
注意:如果選擇千兆上聯交換機,則交換器的千兆埠與前端千兆網路或NVR的千兆介面連接。
例如:監控網路中共有20個IPC,主碼流4M,子碼流1M,那麼總頻寬=(4+1)×20×1.2=120M,超出了70M,需要選擇千兆上聯交換機,並將交換器的千兆埠與NVR連結。
二、PoE供電
傳統的網路監控工程中,一般使用集中供電電源為監控攝影機供電,除了成本高、施工複雜,而且帶來佈線、供電風險、供電距離等限制。 PoE供電是安防供電的必然趨勢,PoE交換器與網路攝影機之間只需連接一條普通網路線,即可同時傳輸資料和供電。如下:
PoE供電優勢:
避免額外佈線,整潔、美觀,節省佈線成本;
PoE供電電壓大,傳輸距離更遠、更穩定。
注意:此種供電方式要求攝影機也支援PoE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