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穿透讓你的內部網路服務輕鬆"破牆而出"

一、什麼是內網穿透(NAT 穿透)?
在現代網路環境中,絕大多數家庭和企業都透過路由器(NAT 設備)連接網路。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位址轉換)允許多個內網設備共用一個公網 IP,但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外部網路無法直接存取內網主機。內網穿透(NAT 穿透)是指讓外部網路能夠存取位於 NAT 後方的內部網路主機的技術。


常見應用場景包括:

遠端桌面、遠端 SSH
內部網站、家庭NAS、服務對外發布
遠端監控、物聯網設備管理
二、NAT 穿透的工作原理
NAT 設備會將內網主機的私人 IP 位址轉換為公網 IP 位址,並維護一個位址對映表。問題:外部主機無法主動發起連線到 NAT 後的內部主機,因為 NAT 不知道如何將封包轉送到內部網路。

穿透的核心思想:

讓內網主機主動與外部伺服器建立連線(通常是公有網路伺服器)
外部主機透過此伺服器「中轉」或「協商」與內網主機通訊


三、常見的內網穿透方法
1. 連接埠對映(Port Forwarding)
在路由器/NAT 設備上手動配置,將某個連接埠的流量轉送至內部網路主機。

優點:簡單且高效
缺點:需有路由器管理權限,不適用於動態 IP
2. 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
內部主機主動連接到公網伺服器,公網伺服器作為代理轉送外部請求。

典型應用:ngrok、frp、花生殼等。
3. NAT 穿透技術
(1) 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主要用於 UDP 協議
內網主機透過 STUN 伺服器取得自己的公網位址和連接埠
適用於對稱 NAT 以外的大多數 NAT 類型
(2) TURN(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

當 STUN 失敗時,使用 TURN 伺服器中繼所有流量
適用於所有 NAT 類型,但頻寬消耗大
(3) UPnP(通用即插即用)

內部網路主機請求路由器自動配置連接埠映射
需要路由器支援並開啟 UPnP 功能
(4) P2P 打洞(UDP/TCP Hole Punching)

雙方主機同時向對方發送資料包,利用 NAT 的「連線追蹤」特性建立直連
需要第三方伺服器協助“牽線”
四、常用的內網穿透工具
1. frp(Fast Reverse Proxy)
frp是一款開源、高效能的反向代理應用,支援 TCP、UDP、HTTP、HTTPS 等多種協議,適合自建內網穿透服務。

2. ngrok
ngrok支援 HTTP、TCP 等協定的內網穿透,提供公網存取位址,適合臨時偵錯和演示,有官方和第三方開源版本,商業版可直接使用。

3. 花生殼(Oray)
國內知名的內網穿透服務,它可以將位於內網的設備或服務暴露在公網上,使用戶可以透過公網存取這些設備或服務,提供客戶端和雲端服務,適合小白用戶。
4. Zerotier、Tailscale
虛擬組網工具,透過 P2P 技術實現內網穿透,適合組成虛擬區域網,實現多地互聯。

5. OpenVPN、WireGuard
虛擬私人網路(VPN)方案,透過 VPN 隧道實現內部網路互通,安全性高(加密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