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5G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按照移動通信發展的規律,從2G到4G,一般正式商用3年後,都會進入到一個成熟時期,產業枝繁葉茂,應用百花齊放。但5G商用將近4年,無論是5G to B,還是5G to C,都沒有達到產業界的預期。最近與產業界眾多專家、行業用戶交流,大家的一個普遍看法是,5G發展沒有預期的好,甚至有那麼點兒不盡如人意。

從網絡建設規模來看,目前國內5G基站數超過200萬;從用戶數量上看,目前三大運營商5G套餐用戶數累計近10億;從市場應用層面看,去年工信部推出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一年來5G商用發展成效顯著,湧現出大批優秀案例,運營商也喊出了5G要從“樣板房”到“商品房”“精品房”飛躍的口號。從數據來看,5G發展勢頭良好。但現實中,5G發展總給人一種“差點火候”的感覺。

這種“差點火候”的感覺在今年世界5G大會上被某專家進一步放大,專家批評三大運營“5G應用4G化”的言論引起業界又一波熱議;5G“差點火候”還體現在通信圈內熱捧、行業用戶的冷眼旁觀上,這種“內熱外冷”反映出5G從“樣板房”到“商品房”進展過程緩慢。

如何看待5G發展的不盡如人意?或者說,5G發展如何實現從“0-1”到“1-N”的快速跨越?

5G發展目前不盡如人意是事實也是必然。這種必然體現在5G的定位與以往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巨大不同。從1G到4G,解決的是個人移動通信的問題,因此這幾代移動通信技術定位在個人服務市場,正是有了1G、2G、3G的鋪墊,才有了4G改變生活,有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繁榮與發展。5G則不同,5G解決的是萬物互聯的問題,從一誕生就承擔著“改變社會”的大任。

如果說從1G到4G,產業界用了30多年的時間,才造就了移動通信to C市場的發展和繁榮,那麼,面對萬物互聯的大市場,5G才剛剛開始。從這個角度看,5G應用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系統性的工程,既涉及IT(信息技術)、CT(通信技術)、OT(運營技術)的深度融合,又與各行業企業數字化基礎、經驗知識等緊密相關,不僅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多方主體廣泛參與、開展“團體”合作,也亟須政府部門通力協作,加大支持和引導力度,推動5G融合應用從“點狀開花”向各行業、全流程、全環節整體滲透,從“樣板間”到“商品房”再到“精裝房”,惟其如此,才能形成5G應用的大融合、大生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個時代的開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面對萬物互聯,5G發展只是一個開始,你可以把它看作當初的模擬移動通信或者2G。5G打開了萬物互聯世界的大門,啟動了數智時代的引擎,而產業的發展需要6G、7G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