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G競速進入關鍵窗口期,我國面臨哪些創新挑戰?

從年初北美Next G聯盟推出6G路線圖,到日前日本Beyond 5G推進聯盟計劃向ITU提交6G技術要求草案,6G熱度持續升溫。2030年實現6G商用已基本成為業界共識。那麼2030年的世界將走向何方?6G將給我們帶來哪些新變革?6G關鍵技術指標是哪些?在全球尚未全面商用5G的情況下開始討論6G的意義何在?6G發展將面臨哪些挑戰……


6G不是5G加1G 

每一代新的移動通信技術出現時,人們都會提出相同的問題——新技術將為我們帶來何種價值,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

“我們堅信實體世界、數字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聯網終端的類型日漸增多,比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XR、PC,甚至家庭寬帶和物聯網終端。那些聯網終端能夠讓數據數字化,比如智能工廠的數字孿生,或者處理智慧城市和物流追踪的新方式,都將擁有數字化數據的能力。這種能力也正在與空間計算的演進相結合。AR和VR正在改變人機界面,也就是我們與技術交互的方式。因此,無論是智慧學校,還是我們在醫院、工廠、培訓和學習中使用技術的方式,都能夠結合AR和VR,融合實體世界、數字世界和虛擬世界。”高通全球副總裁莊思民給出了對6G世界的想像。

但是,從5G到6G並不僅僅是加了“1G”那麼簡單。

“6G將在5G的三大應用場景基礎上,加上人工智能、感知兩大應用場景,並且包括超高速、超可靠、超大規模以及連接AI和通信感知在內的五大典型場景。”華為無線技術實驗室技術專家王俊認為。

可以預見,未來的6G網絡並不僅僅是5G三大特性的增強版,還會“進一步發展出超越通信的能力”。

從移動通信發展歷史來看,從1G到5G都是以地面移動通信網絡為主體,而6G將向多網融合的方向發展,實現全域立體覆蓋,最具革命性的進步將是天基網絡如何與蜂窩移動通信這樣的地基網絡融合,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的網絡,以實現無縫接入、無所不達。

5G方興未艾,熱議6G意義何在?

但是,在5G應用方興未艾之際啟動6G研究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何在?

5G的成功對未來6G的發展至關重要。回顧3G向4G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3G智能手機的出現,培育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剛性需求,也為4G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樣,雖然當前5G商用模式並未取得突破性成功,但5G應用已呈千帆競發之勢,深度融合應用的探索正步入“深水區”,5G-Advanced技術標準還在持續演進和完善,未來5G垂直行業的探索和發展,將培育新的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也將為6G實現“萬物智聯”奠定堅實基礎。

從5G時代開始,移動通信應用和創新的主要對象就從個人轉向了行業。但是在行業應用領域,5G卻有著天生的“缺陷”。

“5G並沒有針對To B的應用做重點研究,將5G To C的系統架構和設備直接搬到5G To B,這樣既不科學也不合理。”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認為,面向行業的應用將是6G研究的重點,“工業互聯網應該成為6G的研究重點,需要更重視低時延和確定性的要求,To B要作為6G研究的重點,在架構和管理上提出創新方案”。

未來3到5年是6G發展關鍵窗口期 

如今,6G仍處於願景需求研究及概念形成階段,6G技術方向及方案仍在探索中。“未來3到5年將成為6G潛在關鍵技術發展的窗口期,是搶占通信領域技術制高點和培育產業基礎的關鍵。”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說。

當前,隨著5G網絡規模化商用,全球針對6G研發的戰略佈局已全面展開,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已啟動6G研究,採用加大資金投入、佈局科研項目等措施,加速6G創新技術研發。

歐盟提出相對清晰的規劃路線圖,在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了6G產學研框架項目;芬蘭發布了6G白皮書《面向6G泛在無線智能的驅動與主要研究挑戰》,對於6G願景和技術應用進行了系統性展望;韓國政府提出“引領6G商業化”目標,計劃2028年實現全球第一個6G商用;日本發布B5G推進戰略目標,計劃2025年完成6G基礎技術研究,2030年實現商用;美國也從2018年啟動6G研究,前期研究包括6G芯片、空天海地一體化通信特別是衛星互聯網通信等。

6G已成為國家戰略競爭的高地,因此,技術標準面臨分化的風險。鄔賀銓提醒稱,要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因為競爭,不深入對6G的需求研究,不下決心做長期的顛覆性原創技術的研究,急於與國外搶進度,脫離市場需要,反而戰略上會被動。

而早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可信AI論壇上,英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劍橋大學未來智能研究中心學術主任Huw Price,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H. Vincent Poor採用視頻的方式參會發表演講。兩位外籍AI大咖以全球視野,論述人工智能的治理問題,以及探討6G前沿技術如何影響到人類社會等議題。

中國移動也在“賦能數字生活”展區展示了“5G﹢智慧體育”“5G﹢雲遊博物館”、跨終端語音人工智能多模態互動等創新應用。這些應用在實現過程中需要對多人同步實時採集骨架位置、力度、方向等信息,需要對關鍵動作進行實時捕捉並把人體動作姿態數字化等。

此外,5G﹢智能駕駛、5G﹢智能教育、5G﹢智能道路巡檢、5G﹢智慧物流、5G﹢智能政務……5G和人工智能作為數字底座、更加智能的生活生產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更重要的是,從大會上可以明確感受到,5G和人工智能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裂變級的創新。正如與會專家所言,5G和人工智能是當前引領數字化轉型的最核心技術,要發揮出5G的“立樁築基”作用,要發揮好人工智能的“溢出帶動”效應,最終會激發出5G﹢人工智能的“內生聚變反應”,構築技術深度交織融合的聚能環,從而引發生產生活顛覆式、全方位的革新。

總而言之,5G網絡與應用的成功是6G研究的前提,需要從5G應用挖掘市場,一些6G技術也可以提前用5G來檢驗。“6G技術學術研究走向產業願景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正如相裡斌所說:“我們今天關於6G新概念、新技術、新構想的討論都將關係到明天移動通信的面貌,進而改變人類社會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