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迎來大到強的拐點

2021.04.27

4月25日,國家網信辦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上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報告指出,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7.8%。固定寬帶和手機流量平均資費水平相比2015年下降幅度超過95%,平均網絡速率提升7倍以上。

大數據時代,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前行注入新動力。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台、協同辦公等迅速發展,互聯網行業在促進經濟復甦、保障社會運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助力我國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後疫情時代,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更是實現同比增長18.3%的驕人成績。


數字經濟既包含傳統經濟依托信息技術進行數字化的存量轉移,也涵蓋技術升級——如5G支撐下的互聯網技術升級(人工智能等)衍生新經濟模式。更重要的是,大數據時代也是一場深刻的新技術革命,催生新的生產力並創造新的經濟成果。

數字經濟競爭相當激烈,各經濟體依然奔跑在緊張且看不到終點的賽道上。據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近日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顯示,美國連續四年數字經濟競爭力位居全球首位,新加坡和中國則位居第二、第三位。雖然中國與美國在數字經濟競爭力上的差距在逐年縮小,但中國數字經濟依然大而不強。中國數字經濟面臨著高速增長(做大規模)和高質量發展(提升內涵)的雙重攻堅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國人也亟須進行數字經濟的全民啟蒙,要扭轉國人、市場主體和互聯網從業者認識上的偏頗。一是要從電商網購的狂歡盛宴中冷靜下來,平台銷售的熱鬧處於數字經濟的初級階段。二是要改變平台經濟主體盲目追求商業模式、創新追求流量製造風口的逐利行為,促其將更多資本投放到科技創新尤其是強芯補鏈上來。三是將終端用戶從移動支付、社交娛樂、直播帶貨等基礎的生活方式及簡單的商業交易提升到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來。

國家不僅要有系統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還要通過補短強基,增強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動力。當全球特別是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意識到5G技術成為國家競爭的核心生產力時,中國更應掌握互聯網新技術優勢,讓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流為數字經濟服務。如果說中國在IT時代打好了數字經濟的基礎,中國將在5G技術或更高的代際技術支持的AI時代完善大數據系統,實現數字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具體言之,就是要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行業與新型基礎設施的統籌、融合發展,力求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數字經濟在中國,已經滲透進國民生活方式和市場全領域,因此中國具備了書寫數字經濟傳奇的優勢。打造數字經濟傳奇,也要時刻關注數據安全,構築安全防護網。當然,發揮數字人民幣的先發優勢,也是應有之義。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