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科技大揭密:靜態 NAT、動態 NAT 和 PAT 你真的了解嗎?

2025.04.10
大家好呀,我是神唱,還記得上學那會剛開始學習編程,我在本地跑了一個很有趣的小項目,想著發給同學炫耀一下,然後給他們發了地址127.0.0.1/navigation,發現他們訪問不通,當時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很久。我要怎麼做一個其他人可以造訪的本地網站呢?後來學習網路知識後,了解到了原來還有公網位址,位址轉換,內部網路穿透這些東西。

NAT(網路位址轉換)在現代網路通訊中至關重要,無論是企業、家庭或資料中心,都離不開 NAT 的支援。靜態 NAT、動態 NAT 和 PAT(連接埠位址轉換)作為 NAT 的三大機制,在不同場景下展現出獨特優勢。神唱 帶大家一起了解 NAT 技術的原理與差異。


一. 什麼是 NAT?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用於將 私人 IP 位址 轉換為 公有 IP 位址,解決 IPv4 位址枯竭問題,同時提升網路安全性。

NAT 的主要作用:

緩解 IPv4 位址耗盡: 讓內網設備共用少量公網 IP。
隱藏內網拓樸: 提高內網安全性,防止外部直接存取。
提高位址復用率: 多個設備共享同一個公用 IP,節省資源。
二. 靜態 NAT
定義:靜態 NAT 固定將 一個私人 IP 位址對應到一個公有 IP 位址,位址對映關係保持不變。

工作原理:

內部主機存取外網時,使用固定的公網 IP 進行通訊。
外部主機透過此公網 IP 存取內網主機時,NAT 設備將請求對應回對應的內部網路位址。
常見應用場景:

Web 伺服器、郵件伺服器等需要對外存取的服務。
需要固定公網 IP 位址的設備或系統。
優缺點對比:

優點: 地址固定,存取速度快,適合對外提供服務的場景。
缺點: 消耗大量公網 IP 位址,安全性較低,容易被攻擊。
三. 動態 NAT
定義: 動態 NAT 使用 位址池(IP Pool),將多個私人 IP 位址動態對應到一個或多個公有 IP 位址。

工作原理:

當內部主機發起存取權時,NAT 設備會從 位址池 中選擇一個公網 IP 進行對應。
連線結束後,該公網 IP 釋放,可供其他主機使用。
常見應用場景:

企業網路需要暫時分配公網 IP 進行存取的情況。
內部設備數量較多,但不需要固定公網位址的環境。
優缺點對比:

優點: 提高公有 IP 資源利用率,位址動態分配更具彈性。
缺點: 當位址池 IP 耗盡時,新的會話無法建立。
四. PAT(連接埠位址轉換)
定義: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也稱為 NAT Overload,將 多個私人 IP 位址透過不同連接埠對應到同一個公有 IP。

工作原理:

內網主機存取外網時,NAT 設備將 IP 位址+連接埠號碼 轉換為 公有 IP 位址+不同連接埠號碼。
傳回資料時,透過記錄的連接埠號碼對應回正確的內部主機。
常見應用場景:

家庭路由器、企業網關,適合大規模內部網路使用者共享公網 IP 的環境。
大量用戶同時存取外部網路時。
優缺點對比:

優點: 大幅提高公網 IP 資源利用率,適合大規模使用者存取場景。
缺點: 某些連接埠敏感應用可能因連接埠復用導致通訊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