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搭建技術中台之組織架構篇
中台架構近年來備受關注,但由於缺乏統一的定義,各公司對中台的理解各有不同。最近,集創技術團隊分享了他們從零開始建造技術中台的經驗和心得,值得參考。無論採用何種組織架構,其核心目標始終是更好地服務人才並提升業務效率。因此,咱們在推進中台化的過程中,始終從這兩個面向出發,評估現有架構對效率的影響,並探索如何優化組織架構。
從事情的角度,中台組織架構應該要專注於提高復用率
1. 每件事情只由一個團隊負責
傳統網路公司的組織架構通常是根據業務發展來設計的,每新增一條業務線,組織架構往往需要重新搭建一次,這導致了重複建造的問題。如果公司擁有多條業務線,通常會出現多個DBA 團隊、維運團隊和基礎架構團隊等現象。這意味著同樣的工作在公司內部由多個團隊負責,每個團隊都要獨立進行人才管理和技術積累,從復用率的角度看非常低效。若將相同的工作集中由一個團隊負責,重複的任務只需做一次,不僅減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還匯集了全公司的相關人才和資源,從而能夠更專業、深入、系統地完成任務。
2. 每件事情都要做成企業級服務
讓每件事都由一個團隊負責,意味著中台團隊需要將其負責的工作打造成企業級服務。這反映了權利與義務的平衡關係:當一個團隊擁有獨佔的職責時,就必須承擔為全公司提供服務的責任。目前,伴魚的技術中台承擔了所有基礎服務,每項任務都設計為企業級服務。例如,警報系統被設計成一個資訊分發平台,無論是前端、後端、維運,或是資料庫,所有需要分發的警報訊息都會先傳送到這個平台,由它負責將警報訊息分發給相應的負責人。
從人的角度,中台組織架構應該要專注於提高溝通效率
康威定律指出,組織的溝通結構會直接影響系統的設計,溝通效率越高,系統設計就越合理。而中台的核心理念也是透過優化組織的溝通效率,進而影響公司的系統設計。
以帳號平台為例,在中台化之前,每個與帳號相關的服務都單獨提供一系列API,導致需要使用帳號服務的業務團隊必須與多個服務負責人進行對接和接入,造成溝通效率低下。實際上,各業務團隊連接到帳號服務的流程是相似的,因此,透過將所有帳號相關服務整合為一個團隊,並將多個服務和API 的存取形式抽象化為統一的帳號能力或服務,正是中台化的核心目標。
集創技術中台在此之前已經提供了APP 推播平台、簡訊推播平台和微信推播平台,現在正朝著「觸達平台」方向發展。這個平台能夠依照不同的業務場景和使用者狀況,自動選擇最適合的觸達方式,並透過回饋的資料智慧推薦不同的觸達方式,提升觸達效率。這體現了從平台化到中台化的演變——從提供基礎能力轉向提供更強大、更智慧的產品或服務能力。
集創技術中台組織架構的演進
上述內容介紹了集創對中台組織架構的理解:中台化的核心是提升工作的復用率和組織的溝通效率,同時基於此提供強大的產品或服務能力。接下來闡述集創技術中台在這原則下的組織架構演進歷程。
第一階段是基礎架構階段,這是集創技術中台的起步階段,當時只有伺服器基礎架構組,主要負責基礎服務、微服務框架和服務治理等工作,DBA 團隊當時也歸屬於這個組。
第二階段是平台化階段,此時集創技術中台正式成立。伺服器基礎架構團隊、DBA 團隊、維運研發團隊、以及Web、安卓和iOS 基礎架構團隊合併為集創技術中台,推行SRE 文化。各團隊逐步將需要人工管理的工作平台化。由於技術中台包含前端與後端的基礎架構團隊,溝通與協作效率顯著提升。
第三階段是中台化階段,這是伴集創術中台目前所處的階段。內部,重點挖掘平台之間的價值;外部,則著重提升業務使用時的研發體驗。挖掘平台之間的價值,就是建立“平台之上的平台”,透過打通多個相關平台的數據和接口,提昇平台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同時,從研發體驗出發,將一些使用場景相似的平台整合,提供統一、簡化的使用方式。此外,為了優化溝通效率,伴隨平台的整合與調整,內部的組織架構也會隨之優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