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擴展資料庫?你學會了嗎?

2024.08.21

擴展資料庫的必要性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關鍵原因:

  1. 流量成長:隨著應用程式使用者的增加或交易量的成長,資料庫的讀寫操作也會隨之增加。如果資料庫沒有適當擴展,可能會成為瓶頸,導致回應時間變慢,使用者體驗下降。
  2. 提高效能:擴展資料庫有助於提高查詢效能,特別是在資料量增加時。大量資料可能會使操作(如搜尋、連線、資料檢索)變慢。
  3. 確保高可用性:透過複製或叢集擴充可以提供故障轉移機制,即使資料庫的一部分發生故障,系統也能繼續運作。
  4. 支援全球用戶:對於擁有全球用戶基礎的應用程序,擴展可能涉及將資料分佈在不同的地理區域,以減少延遲並提供更快的資料存取。
  5. 滿足監管要求:在某些行業中,法規要求資料冗餘、備份或特定的效能標準。擴展資料庫可能是滿足這些法律和監管要求的必要措施
  6. 成本效益:擴充還可以幫助優化成本,透過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例如,與不斷升級單一伺服器(垂直擴展)相比,採用分散式資料庫進行水平擴展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圖片圖片

擴展資料庫的7 個必知策略:

01 索引

索引涉及分析應用程式的查詢模式,並建立適當的索引以最佳化查詢效能。

  • 作用:索引使資料庫能夠快速定位並檢索所需數據,而無需掃描整個表。對於讀取操作頻繁的場景,這可以顯著減少查詢回應時間。然而,索引過多可能會影響寫入操作的速度,因此需要平衡索引的數量。

02 Materialized Views

Materialized Views 是指預先計算並儲存複雜查詢的結果,因此後續的請求可以快速取得儲存的結果,而無需重新計算。

  • 作用:透過儲存資源密集型查詢的結果,物化視圖可以加快對不經常變化的資料的存取速度。這對報告和分析工作負載尤其有用,因為同樣的查詢會被重複執行。

03 Denormalization

Denormalization 涉及將相關表合併為較少的資料表,透過資料重複來減少查詢中的複雜連接(JOIN)操作。

  • 作用:透過減少或消除連線操作,反規範化可以顯著加快讀取操作的速度。儘管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資料冗餘,但在讀取效能優先的情況下,這種權衡通常是值得的。然而,這需要謹慎管理以確保數據一致性。

04 垂直擴展

垂直擴充(或稱為Scale Up)涉及升級資料庫伺服器的硬體資源,例如增加CPU、RAM 或儲存容量。

  • 作用:垂直擴展通常是擴展資料庫的第一步,因為它可以快速提高大多數操作的效能。它允許單一資料庫伺服器處理更多的負載,透過提供更多的運算能力和記憶體。然而,這種方法有其局限性,因為硬體的增加是有上限的。

05 快取

快取涉及將頻繁存取的資料儲存在一個更快的記憶體層(如Redis 或Memcached)中,以減少資料庫的負載。

  • 作用:快取可以顯著減少資料庫負載,並透過從記憶體而非基於磁碟的儲存中提供資料來提高應用程式效能。這對於讀取操作頻繁且相同資料被反覆請求的應用程式尤其有效。

06 複製

複製涉及在不同伺服器上建立主資料庫的副本,以分散讀取操作的壓力。

  • 作用:透過將讀取查詢分散到多個資料庫副本,複製可以增強讀取效能並提高資料庫的整體可用性。它還提供了一種故障轉移解決方案,提高了系統的彈性。然而,複製增加了複雜性,特別是在確保副本之間資料一致性方面。

07 分片

分片涉及將資料庫表拆分為更小、更易於管理的部分(分片),並將它們分佈在多個伺服器上。

  • 作用:分片是一種有效的水平擴展資料庫的方法,使得讀寫操作可以分佈到多個伺服器上。這減少了單一資料庫伺服器的負載,使系統能夠處理更大的資料集和更高的流量。分片的實作較為複雜,需要仔細規劃資料如何在分片之間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