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差點兒發明互聯網,讓美國如臨大敵,卻被自己人幹掉了...

2023.11.11

蘇聯差點兒發明互聯網,讓美國如臨大敵,卻被自己人幹掉了...

西方國家信奉的是市場的自我調節,而蘇聯的OGAS利用計算機收集歷史信息,進行分析,為生產提供信息,進行預測,頗有點現在大數據+AI的味道。

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高速發展的蘇聯經濟停滯不前,在迫切需要改革的情況下,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了:

將蘇聯所有的電腦連成一個網絡,收集並處理所有工廠的數據,讓他們按照需要進行生產。

這個叫做OGAS的網路設想了一系列先進技術,例如感測器、即時資料傳輸、分散式運算、人工智慧,甚至是數位貨幣。

這個宏偉的計劃讓美國政府如臨大敵,認為該計畫會「大幅促進生產力的成長」!

但可惜的是,OGAS並沒有建立起來,成為了歷史的一片廢墟。

而美國的阿帕網則建構了現代互聯網的雛形。

在大部分時間裡,蘇聯都採用計畫經濟,國家的經濟活動由「三架馬車」控制運作:

Gosplan : 國家計劃委員會,制定計劃

Gossnab:國家物資與技術供應委員會

Gosbank:國家銀行,負責金融

早期的計劃經濟讓蘇聯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成長速度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尤其是在重工業、軍事和航空領域。

成功的背後也存在著巨大的隱憂:規劃者所獲得的都是滯後的訊息,資源配置效率很低,很容易出現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的情況。 

赫魯雪夫上台以後,開始鼓勵電腦科學和工業自動化的發展,尤其是控制論在蘇聯獲得了“平反”,控制論不是“資產階級的偽科學”,而是對蘇聯來說有巨大潛力的工具。

基於控制論原理,利用互聯的電腦可以實現更好的資源規劃。

圖片圖片

1962年,蘇聯控制論專家維克多·米哈伊洛維奇·格盧什科夫給赫魯雪夫寫信,呼籲蘇聯加速電腦化,並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OGAS。

OGAS目的是創建一個即時電腦網絡,監控和規劃蘇聯經濟中的資源和生產流動。

從架構的角度來看,這是個三層系統:

圖片圖片

第一層:20000個電腦終端,從全國各地收集資料。

第二層:100-200個中層區域規劃決策系統

第三層:長期預測,由莫斯科的中央計畫者負責。

格盧什科夫甚至設想了貨幣和資金流動的電子化,即電子支付。

圖片圖片

OGAS就像一個神經系統,工廠和工人是軀體,之前他們不能很好地協作,因為和大腦(蘇聯領導層)的雙向溝通不順暢——在計劃經濟時代,只有單向溝通。

現在,大腦可以輕鬆、一致地控制身體,官僚機構的低效率被消除了!

西方國家信奉的是市場的自我調節,而蘇聯的OGAS利用計算機收集歷史信息,進行分析,為生產提供信息,進行預測,頗有點現在大數據+AI的味道。

這在60年代是非常先進的!

但OGAS卻沒有如預期完成,首先是成本過高,這樣的網路需要30年才能建成,需要花費1600億盧布。以2016 年美元計算,約 1.4 兆美元。這比蘇聯原子彈計畫和太空計畫的總和還要多。

圖片圖片

其次技術還不夠成熟,蘇聯軍方的技術世界領先,但是不願意轉移到民用。

最後,最重要的官僚的阻攔,如果以後都是冷冰冰計算機在「客觀」地收集數據,進行決策,那自己的權利就沒有了!

1969年,互聯網的前身,美國的阿帕網上線了,這讓蘇聯領導層大吃一驚。

圖片圖片

受到阿帕網的啟發,格盧什科夫及時改變了OGAS的目標,搞了一個簡化版:

不要像神經系統一樣去控制蘇聯經濟了,把它當作通用的資訊庫,能讓資訊和數據在國家機構之間流動就可以了。

這其實這就有點像阿帕網了。

圖片圖片

1970年9月下旬,格盧什科夫登上了從基輔到莫斯科的火車,參加一場對蘇聯互聯網的未來至關重要的會議。

10月1日,在一個刮著大風的早晨,格盧什科夫坐在克里姆林宮的長桌上,參與了蘇聯政治局的一次會議。

多位高層對改進後的OGAS正面評價。

但是財政部長感覺到這個玩意兒可能具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並可能削弱其他部門的權利,影響權利部門之間的平衡。他認為:OGAS 很好,好到只能讓母雞產下更多雞蛋。

然後,財政部長提出了一個更保守的建議,回擊雄心勃勃的OGAS。

就這樣,OGAS既沒有被完全接受,也沒有被拒絕,被置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在格盧什科夫的努力下,OGAS沒有完全停滯,蘇聯各地陸續建立了一些局域網,但沒辦法連結成全國性質的、統一的網絡。

因為這些區域網路是隨意建造的,沒有考慮任何標準,根本連不起來。

1982年,蘇聯網路的總設計師格盧什科夫去世,享年58歲。

同年,蘇聯的電腦首次接入了網路。

OGAS一個比較大的缺陷就是:需要整個系統全部完成,才能產生價值。換句話說,要嘛全有,要嘛全無。

這讓整個計畫看起來想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 

官僚主義的阻止讓OGAS很難推進,各地權利中心的領導反對其功能,想裁剪它滿足自己的需求。

OGAS挑戰了蘇聯的管理模式,推動困難重重。

從技術上來看,一個龐大複雜系統的構建,很難一下子就跳躍到終點線。

這樣的系統,需要由下而上,由點及面地建構。

網路的發展就遵循了這樣的路徑,先建立簡單的、但是可以擴展的阿帕網,又制定了開放的網路協定如TCP/IP,讓大家自主連入,逐漸形成全球性的網路。